跨境支付眼中的外貿商機:RCEP區域交易額暴增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4月13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逐月向好。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進口4.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
“一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45.7萬家,同比增長5.9%。其中,民營企業38.4萬家,增加7.5%,進出口5.18萬億元,增長14.4%,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2.4%。”呂大良介紹。
(資料圖片)
外貿交易中民營企業的活躍,為近年來火爆的跨境金融服務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跨境支付服務商萬里匯(WorldFirst)近日公布的2023一季度外貿B2B風向標數據顯示:盡管全球外貿需求不足,但中國B2B外貿商家在今年一季度穩住了開年生意,不僅整體銷售額增長了1.2倍,七成“老外貿”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都持續有訂單、跨境收到款;同時,一季度更有22%的活躍新賣家入場。
上述萬里匯數據顯示,B2B外貿商家的“朋友圈”增加了,人均收款國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倍,最多能做到42國家和地區。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B2B生意做的最好的國家和地區TOP10為:美國、中國香港、歐盟、土耳其、日本、阿聯酋、新加坡、俄羅斯、韓國、越南。尤其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國家和地區的整體交易額同比暴增872%,其中菲律賓、老撾、新西蘭今年以來環比勢頭最好。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表示,外貿是跨境支付服務的基礎行業,不管是傳統的跨境出口B2C還是近年來興起的跨境貿易B2B服務,都會受到外貿行情的影響,雖然今年歐美市場短期內需求降低,但實際上,中國出口結構已經在近年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東盟、非洲、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增速在明顯加快,這些都讓中國對外出口行業底座更加平穩。
跨境支付服務商的主要服務群體是小微類型的外貿企業,隨著貿易新業態從B2C向平臺化電商的B2B模式延伸,傳統銀行提供的收付款方式難以滿足新業態、訂單碎片化帶來的挑戰。新型的跨境支付服務商在收付方式、成本和服務質量上更符合中小企業需求。
“有很多公司,我們定義成微型跨國企業,有相當一部分商家的員工規模是2-10的人以內的,做的好的相對成熟的企業,員工規模達到數百人。”萬里匯中國區總經理丁巖松在此前一次訪談中談到。
目前,萬里匯收款支持14大幣種(包括阿聯酋迪拉姆、墨西哥比索以及部分非洲國家幣種),支持出口的多貿易模式,外貿商家可用上“遠期鎖匯”“預約兌換”等多元化外匯產品。
“可以說,一季度的外貿數據表現優異對跨境支付行業的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從結構上來看,未來外貿穩定向前發展也是必然的結果。跨境支付行業仍然有很多機會存在,比如近年來興起的外貿小微商家B2B支付服務,都在證明跨境支付能夠保證持續增量。”王蓬博指出。
在國家“穩外貿、穩外資”的方針指導下,銀行也積極整合資源支持跨境貿易,從支持外貿企業融資便利到匯款結算等,推出了豐富的政策和產品。3月初,中國銀行制定了《中國銀行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行動方案》,并提出了加大外貿新業態企業支持力度、促進大宗商品領域計價結算和融資發展、提供重點發展與合作區域人民幣國際化服務等十方面的行動內容。
農業銀行也在3月初推出“農銀跨境e融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融資服務,外貿企業可一站式發起融資申請。3月23日,民生銀行正式發布“跨境一家”跨境金融品牌,為企業提供“盈、兌、匯、融、貸”全賬戶、全場景的產品圖譜及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務平臺。
王蓬博表示,銀行和跨境支付服務商們實際上是共生合作的關系,更多的銀行,都在采用和非銀支付機構合作的模式來提升出口電商跨境結算效率,銀行的產品更多針對的是大宗外貿交易,雖然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服務小額高頻跨境電商的產品,但要想做到更好的服務覆蓋,和跨境支付機構合作是必然的結果,也更加靈活。
2022年6月,央行印發《關于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通知》,支持銀行和支付機構更好服務外貿新業態發展。將支付機構跨境業務辦理范圍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擴寬至全部經常項下。易觀分析認為,開放經常項使得支付機構的展業范圍更大,開辟了新的增量市場,跨境支付機構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