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雙碳” 氣候投融資熱度不減(主題)
(資料圖)
2023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會議期間發布的《2022中國氣候融資報告》顯示,據測算,為實現我國2030年“碳達峰”目標,自2021年起累計綠色投資需求的保守估計為14.2萬億元人民幣。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所需巨大資金需求?報告認為,政府的公共財政資金只是杯水車薪,絕大多數資金供給需要依靠市場機制有效撬動,氣候投融資機制建設工作勢在必行。
氣候投融資規模不斷增長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共同主辦。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曉文在大會上表示:“這幾年氣候投融資的規模不斷增加。有數據統計,在過去10年當中,全球氣候投融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特別是在2019年和2022年,出現質的飛躍。”
李曉文提到,從監測數據來看,過去五六年來,21家主要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增長了88%,增速非常快。其中2021年和2022年增速在30%以上。而在銀行金融機構支持的綠色貸款當中,90%都涉及氣候領域。
招商銀行研究院行業與區域所所長李凡分析,“雙碳”目標或將催生百萬億元規模的投資需求。在這些投資需求中,占比最大的是包括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核電等在內的新能源發電領域;其次是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節能綠色改造帶來的投資需求;此外還有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零部件、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投資需求等。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組織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并印發了《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
記者從此次研討會了解到,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截至去年底,23個試點地方共儲備氣候投融資項目超1500個,涉及資金近2萬億元,其中11個地方的氣候投融資項目已經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
氣候投融資產品與模式日益豐富
在賦能各行各業低碳轉型的實踐中,氣候投融資產品與模式日益豐富。
“近年來,中國節能積極探索創新氣候投融資產品與模式,為節能環保事業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節能黨委常委、總會計師朱慶鋒在研討會上表示。
在綠色基金方面,朱慶鋒介紹,中節能亞行基金有力撬動了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京津冀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截至目前,總投資金額約36億元,帶動其他社會資金投入超過260億元,實現清潔供熱超過3000萬平方米,每年將減少燃煤消耗近118.5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8.21萬噸、粉塵125.19萬噸。
朱慶鋒還談到,在綠色信貸方面,截至目前,中國節能通過旗下金融服務平臺中節能財務公司累計為綠色企業及項目提供各類綠色信貸達1100多億元。在綠色債券方面,2022年中國節能共計發行15億元綠色債券,有力支持了光伏、風電等產業的發展。
招商銀行則為風電、光伏、儲能等設備上游零部件廠商提供“新能源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幫助上游供應商靈活便捷融資,同時幫助新能源核心企業保障供應鏈安全。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呼吁,應明確氣候投融資的標準,強化企業層面碳核算和碳信息的披露,同時加強對轉型金融的關注。在他看來,氣候投融資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許多資金用于支持“純綠”項目的發展,大量高碳行業的高碳企業向低碳轉型還未得到足夠金融支持。
“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2022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也指出,在現有條件下,中國能源轉型的模式仍需通過發展更清潔的能源或開發更低碳的技術實現逐步過渡,轉型金融會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將保障可持續發展和碳減排目標的分階段實現。(記者 劉園園)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