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募基金2022年年報披露結束,基金持有人結構也隨之浮出水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較去年四季報,基金年報會進一步披露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及持有人結構詳細數據。持有人分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其中機構投資者在投研能力與投入上,都遠超個人投資者,是“聰明資金”的代表。
從數據統計結果看,機構投資者明顯更傾向于低波動穩健的產品,而機構持有比例較高的權益類基金比個人投資者勝率要高,且回撤控制上表現更好;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也會在市場低點時借道寬基ETF(交易型指數基金)入市,低位布局反彈機會。這些行為特征與機構更加注重安全邊際、更加偏好風險控制優良的風格有關,對于追求長期收益的基民而言,或可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機構青睞低波動穩健產品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末,在年報披露的基金持有人統計份額報告中,權益類基金(普通股票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混合及股票型QDII、指數增強型、被動指數型)有376只(不同份額合并計算)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90%。其中,有24只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達到了100%,且持有人戶數較少、大部分設有定開或持有期,大概率為機構定制產品,包括譚麗管理的嘉實價值發現三個月定開、孫彬管理的富國融泰三個月定開等。
此外,一些低波動穩健風格的產品備受機構投資者青睞,如賈騰管理的浙商智選價值、董辰管理的華泰柏瑞多策略和華泰柏瑞富利、鄒健管理的大成多策略、沈楠管理的交銀國企改革、韓文強管理的景順長城中國回報等基金,機構持有比例均超過了80%。這些基金并不是大開大合的凌厲風格產品,而是普遍在回撤控制上表現較好,在2022年市場大幅波動中仍能將回撤控制在20%以內,且逆市取得了正收益。
例如,董辰管理的華泰柏瑞多策略在2022年的年度收益率為7.8%,最大回撤僅有16.19%。從持倉來看,華泰柏瑞多策略在2022年主要重倉了黃金、鋼鐵、石油等周期股,此外,他還在年報中表示,“因美聯儲加息、海外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風險,為力爭獲取個股收益,對沖系統性風險,本基金進行了股指期貨空單套保。”
再比如,沈楠管理的交銀國企改革在2022年取得了4.64%的收益率,最大回撤17.98%。沈楠的投資風格相對分散,交銀國企改革在2022年集中配置于高端先進制造、交通運輸、TMT(科技、媒體和通信)、食品飲料、醫藥以及部分金融地產,同時在政策轉向時進一步增持了能夠穿越周期的部分成長藍籌。
機構大手筆增持多只ETF
雖然低波動穩健產品最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但整體來看,由于市場在去年經歷了較大回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機構持有公募基金的風險偏好有明顯提升,以期通過增持高風險等級的權益基金來低位布局市場。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型基金增加792.7億元,占比同比提升3.16個百分點至37.42%;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增加156.6億元,占比同比提升2.02個百分點至14.26%;持有QDII股票型基金增加137.6億元,占比同比提升1.97個百分點至34.21%。
具體來看,在股票型基金中,機構在去年下半年增持規模最多的三只基金均為寬基ETF。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獲增持236.5億元,南方中證500ETF獲增持179.6億元,南方中證1000ETF獲增持72.8億元,寬基ETF成為機構布局反彈的主要工具。
QDII股票型基金方面,股票型ETF也依舊是機構持有規模增加最多的基金,華夏恒生科技ETF、廣發納斯達克100ETF和博時標普500ETF分別增加29億元、27.8億元和25億元。在國內經濟復蘇、海外加息進入下半程的背景下,機構借道公募基金ETF大舉抄底恒生科技和美股。
例如,華夏恒生科技ETF也獲得了機構投資者約67.51億元的增持。截至2022年年底,該基金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機構投資者,其中,巴克萊銀行持有份額為16.42億份,較2022年6月底份額增長超10億份,占該ETF上市總份額比重也從3.07%提升至5.34%。此外,該ETF前十大持有人還包括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招商財富資管等。
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機構增持規模最多的前三只基金分別為:萬民遠管理的融通健康產業、周海棟管理的華商新趨勢優選和華商甄選回報,分別獲得了64.76億元、45.82億元、35億元的增持。萬民遠和周海棟都是近兩年備受機構投資者關注的基金經理,其中萬民遠深耕醫藥行業,周海棟擅長周期和成長板塊的配置。
與此同時,也有基金遭遇了機構較大幅度減持。以普通股票型基金為例,相較2022年半年報,機構持有比例下滑最顯著的是英大國企改革主題股票型基金,機構持有比例從2022年半年報的95.72%下跌至2022年年報的12.40%。該基金是2022年的股基冠軍,但就在3月31日,基金經理湯戈宣布卸任旗下4只基金,離任原因為“個人原因辭職”。
投資勝率更高
那么,機構投資者的持有比例是否和基金業績呈正相關?從數據統計的結果來看,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較高的權益類基金明顯比個人投資者勝率要高,且回撤控制上表現更好。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有376只權益類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90%,其中全年收益為正的基金有19只,占比為5.57%;而在個人投資者青睞的基金中,同類型基金同期統計數量有近2683只,但僅有52只基金在去年全年取得正收益,勝率為2.17%。
可見,公募基金當中被個人投資者大比例持有的基金數量占比居高,但機構持有基金正收益的概率高于個人投資者,這與機構更加注重安全邊際有關。
此外,機構資金持有比例高的基金在回撤控制上表現更好,機構資金更加偏好風險控制優良的基金。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機構持有比例超過80%的權益類基金中,2022年的最大回撤均值約為26.8%,而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80%的權益基金,2022年的最大回撤均值約為31.1%。 (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