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東航的全球首架機開啟首班驗證飛行,AG600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陸上、水上和海上首飛,“深海1號”和500米級水下生產系統投產采氣……大國制造,令人矚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2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0.7%、13.5%。
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制造業規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同時,也應看到,受逆全球化、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遇到很大挑戰。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集成創新與基礎提升并重,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快重大技術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瞄準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制造及產業鏈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產業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工業軟件、5G、工業互聯網等融合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重大技術裝備產品中的集成應用。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化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表示,2023年,我國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攻難關、穩增長、促轉型、強基礎”上下功夫,進一步發揮高技術產業在引領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規模化應用創新成果,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打通痛點堵點卡點,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專家點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江:
產業政策實施手段將兼顧普惠性產業政策和精準性產業政策,這是落實今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重大部署的重要手段。
我國產業體系健全完善,傳統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等規模龐大、鏈條完整、配套健全,產業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發揮傳統產業的優勢,夯實發展基礎。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約束下,利用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持續提升改造傳統產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普惠性產業政策工具不是“撒胡椒面”“平均主義”“大鍋飯”的概念,要按照綠色、創新、動態比較優勢明顯、潛力巨大等標準,來甄別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方向,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府采購、鼓勵開放等政策工具,確保符合標準的產業都能得到普惠性的政策傾斜。哪怕是一個汽車輪轂、一雙襪子,只要能夠把產品的標準、附加價值、價格做到具有全球競爭力,那么這樣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應該是地方產業政策的重點傾斜方向。
精準的產業政策工具就是要瞄準當前最掣肘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薄弱環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調動科技、產業、金融各方力量,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集中力量攻堅克難。這一點,也是當前國際形勢下確保產業安全的必要選擇。
(記者 劉坤)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