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經濟觀察:外需走弱,2023年中國外貿如何解壓?
(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李曉喻)2022年,中國外貿頂住重重壓力,實現了穩定增長。此間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明年挑戰更多,但久經考驗的中國外貿仍有望穩中向好,帶動經濟整體復蘇。
目前,中國外貿整體運行態勢平穩。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8.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21.8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9%;進口16.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6%;貿易順差擴大42.8%。今年中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幾無懸念。
這一業績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也相當亮眼。日本已連續16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其中11月貿易逆差創近十年同期新高;韓國今年以來貿易逆差已刷新歷史紀錄。
但中國外貿也并非高枕無憂。由于外需不振,中國單月進出口同比增速已連續四個月下滑,四季度這一傳統外貿旺季似乎也沒有“旺起來”。而2023年,外需低迷將給中國外貿帶來更大考驗。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7%,且有25%的概率增速會低于2%。按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判斷,明年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陷入經濟衰退。經合組織(OECD)的預測更加悲觀,認為明年全球經濟增速可能只有2.2%。
另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告,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或將只增長1%,遠低于此前預測的3.4%,這將加劇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WTO指出,此前對2023年的貿易預期似乎“過于樂觀”,因為現在能源價格飛漲,通脹范圍更廣,而且烏克蘭危機沒有減弱的跡象。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黯淡,意味著明年海外需求總量將出現下降,疊加歐美通脹仍處高位,美聯儲持續加息,以及全球范圍內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調整等不利因素,明年中國出口將面臨更大壓力。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外需整體萎縮背景下,明年國際市場“分蛋糕”之爭勢必越發激烈。中國須抓緊時間加大力度穩外貿,才能爭取先機,避免外貿增速出現顯著下滑。
行動已經開始。繼江蘇、浙江、廣東等外貿大省組織外貿企業組團赴歐洲、日本等地“搶訂單”后,中國不少地方、行業協會都行動起來,為企業出境參展、開展商務洽談提供便利。一些動作快的企業已嘗到甜頭。例如德國慕尼黑國際體育用品展期間,參展的50多家企業簽署訂單金額約1800萬歐元,意向訂單金額約3500萬歐元。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稱,民營企業久經市場考驗,大多經驗豐富,反應靈敏,創新能力強。民營企業不失時機出海“搶訂單”,將為中國穩外貿提供有力支撐。
宏觀層面,作為明年中國經濟政策“風向標”,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分析人士認為,這預示著一系列旨在充分激發企業活力、減輕企業負擔、推進市場多元化的穩外貿政策將陸續出臺。
魏建國表示,隨著各項政策效應不斷釋放,加之外貿企業積極性和敢闖敢干精神得到充分調動,明年中國外貿料將繼續平穩增長,對中國經濟作出貢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