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璽 通訊員 李云陽
“1+3”模式藥監濱城技術服務窗口入駐濱海新區;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和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落戶濱城;天津市生物醫藥智能化產業創新中心、天津市細胞及外泌體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設;經開區、高新區“細胞谷”試驗區獲批國家醫藥制造提質增效示范專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位于濱海新區的天津市“細胞谷”自建設以來,在打造產業集群、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形成自主可控產品等方面成績喜人,一系列成果助推天津細胞產業加速快跑。
形成全鏈條產業體系
“細胞谷”作為創新產物,是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及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經過發展,目前天津“細胞谷”已基本形成小區域內專業集中、大區域內分工協同的產業特點,經開區突出基因治療領域、保稅區側重基因和細胞技術工業應用、高新區專注細胞治療領域,逐步形成了細胞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態勢。
目前,由濱海新區建設的“天津市細胞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集群。
康希諾成為首個“A+H”疫苗股,凱萊英入選2021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依托兩家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濱海新區形成了“原始創新+應用創新+產業化基地”的全鏈條產業體系。
位于濱海高新區的曠博生物是國產流式診斷試劑的領跑者。“我們打破國外對流式診斷試劑的長期壟斷局面,實現了高端流式診斷試劑國產化。”曠博生物董事長蘭寶石說。
在濱海高新區細胞產業發展過程中,以中源協和、合源生物、曠博生物等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不斷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促進產業聚集發展。目前,已有幾十家細胞相關企業集聚高新區,涵蓋了細胞提取制備、細胞存儲、質控檢驗、研發生產、應用轉化、冷鏈物流等方面,細胞全產業鏈基本形成。
濱海新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伴隨著康希諾國際創新疫苗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以及相關技術平臺的推進,濱海新區在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和高科技園區領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瞄準關鍵技術開展“強鏈工程”
近年來,在天津濱海新區,一批細胞關鍵核心技術得到攻克,高水平標準逐步建立。
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血友病基因治療藥物和臨床研究系列成果,并在奧密克戎新冠病毒復陽風險預測等方面形成國內領先的核心專利。
依托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開展了細胞藥物質控方法和體系開發,并參與我國首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干細胞制劑放行檢驗規范(試行)》的制定與發布,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產品方面,天津濱海新區也逐步形成了一批自主可控、國際領先的產品。康希諾生物吸入用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克威莎霧優,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意作為加強疫苗納入緊急使用;全球第三款、中國第一款四價流腦結合疫苗,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
“卡脖子”問題仍然存在
近年來, 我國細胞產業發展迅速。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細胞產業相關企業8.7萬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2.6萬余家,增速為80.27%。
但是,細胞與基因技術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典型代表,所帶來的新業態、新模式必然要沖擊到現有的體系和框架,遭遇諸多堵點痛點和瓶頸問題。
博雅干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磊博士表示,“細胞谷”建設任務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供應鏈斷裂、底盤技術空白、工程設計缺失等痛點,以及適用人才短缺、戰略資金匱乏、創新缺乏保障等瓶頸。
張磊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細胞技術領域‘創新’是稀缺資源。與信息技術領域遭遇‘缺芯少腦’情況非常類似,我國細胞與基因技術同樣存在無根之痛,‘卡脖子’問題仍然存在。”
張磊建議,應開展一系列系統工程建設,包括構筑創新驅動生態體系,開展細胞技術“強鏈工程”,針對技術價值鏈的薄弱環節進行評估和布局,搭建核心技術平臺,支持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問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