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震蕩上揚的結構市行情也給公募基金帶來了不錯的業績。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格林基金旗下一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卻逆市虧損超15%,在該類型基金業績榜單中排名墊底。而除了該基金外,格林基金旗下的另外2只非貨幣基金的年內業績也均低于同類平均。規模方面,這家由地產公司控股,成立已近三年的基金公司至今規模不足20億元,遠低于多數同期甚至更晚成立的基金公司。未來該公司將如何打造優勢,打破成長乏力的困局,也備受市場關注。
格林伯銳逆市虧損超15%
同類基金業績榜墊底
受益于今年市場整體回暖,股市在政策、行業等多項利好的助推下,走出了一波震蕩上揚的結構市行情,滬指也多次突破3000點,并在附近震蕩。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收盤,上證綜指報2991.05點,較年初上漲19.93%。同期,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更是分別大漲33.59%和32.81%,分別報收9671.73點和1660.89點。
而擅長在震蕩市中獲取超額收益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也在今年普遍實現正收益,部分產品年內凈值漲逾80%,遠超大盤表現。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數據可統計的34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年內收益全部為正,且平均凈值增長率高達36.81%。與此同時,249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2477只產品收正,占到總數的99.12%,平均收益率約為27.04%。
然而,在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凈值普漲的情況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也有少數產品逆勢虧損。其中,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的A、C類份額虧損幅度更是分別高達15.06%和15.16%,在同類型基金中墊底。
眾所周知,靈活配置型基金由于股票倉位可以靈活調整,風險偏好較偏股混合稍低。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已超23%,為何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這只成立尚不滿一年的次新基金會逆市大虧呢?對于上述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格林基金,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投研能力不強恐成主因
多產品業績不及平均
滬上一位第三方機構人士認為,業績虧損與格林柏銳靈活配置混合基金今年以來投資運作情況欠佳不無關系。他指出,基金經理對權益類投資相對保守,錯失了A股結構性行情的機會。
據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的一、二季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配置了49.87%的權益類資產,一季度末,該基金重倉了歐菲光、濰柴動力、高新興等科技、工程機械板塊股票,從以上個股的走勢來看,一季度取得了較高的收益,如歐菲光和濰柴動力分別大漲54.52%和53.9%,高新興的漲幅也達到38.91%。由此,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A/C也在一季度上漲超5%。
但若從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整體59.28%的權益資產平均配置比例來看,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仍明顯低于市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一季度,二季度基金經理的投資更偏保守,二季度末權益投資占比已變為0,全部轉向了固定收益投資、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等。基金經理也在二季報中表示,出于對風險的考慮,大幅降低股票類高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增加了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
不過,基金經理在二季度對股票的全部清倉并沒有換來良好的收益,反而出現巨大虧損。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A/B兩大份額均下跌超12%。
上述滬上第三方機構人士分析指出,二季度股市整體震蕩下跌,該基金一季度末持倉的股票可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跌幅,這種短期市場調整或是導致基金經理最終選擇清倉的原因之一,但其實從二季度至今的A股表現來看,并不缺乏結構性機會,如果基金經理堅持長期價值投資,且本身有選股能力的話是可以獲得較好回報的。
除了投研策略和運作方面,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該基金虧損還與基金整體規模較小有關。據公開數據顯示,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于2018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首募規模約為3.54億元,其中,A類份額0.18億元,C類份額3.36億元。
但成立不久,該基金就遭遇了大額贖回,截至2018年末,A類份額和C類份額的規模僅分別約為0.12億元和0.1億元,分別較成立時縮水超33%和97%。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A、C的規模進一步分別減少至27.18萬元和64.32萬元,也就是說,該基金整體規模已不足百萬元,遠低于5000萬元的清盤線。
北京一家公募內部人士表示,基金規模過小往往會導致基金經理可用于既定組合配置和分散風險的資金有限,同時,開放式基金本身也需預留部分資金以備投資者贖回,那么可用資金就會更少。另外,還有部分日常開銷需要從基金資產中進行扣減,若基金規模較小,則扣減部分的占比會更加突出,進而對基金凈值造成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除格林伯銳靈活配置混合外,格林基金旗下其他非貨基產品的業績表現也并不突出。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格林伯元靈活配置混合A、C的凈值分別增長2.82%和2.7%,遠低于同類型產品27.04%的平均收益率。此外,格林泓鑫純債A/C的年內收益率分別約為3.76%和3.68%,也略低于長期純債基金平均3.79%的收益率。
成立至今規模難增
貨幣基金“挑大梁”
資產管理規模作為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能力、投資實力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也備受業內機構重視。而管理規模的增長也是擺在格林基金面前的一道難題。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是河南省安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高永紅。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成立近三年來,格林基金總規模一直未能突破20億元,截至二季度末規模為14.07億元。
相比之下,多家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的規模卻已有明顯提升。例如,同樣在2016年11月成立的南華基金,截至上半年末,資產管理規模約為40.61億元。同年成立的鵬揚基金、華泰保興基金、匯安基金的規模更已超百億元。
從具體產品來看,截至上半年末,僅格林日鑫月熠貨幣市場基金一只產品規模尚保持在11.16億元,這只貨幣基金占到總規模的比例高達79.32%,其余2只混合型基金和1只債券型基金(份額合并計算)則合計2.91億元,平均每只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
業內一位資深研究員表示,隨著當前渠道門檻的提高,中小型基金公司以及新基金公司如果沒有良好的股東或渠道背景,很可能在一開始就面臨困局。同時,缺乏歷史業績和明星基金經理、品牌辨識度低、管理不善等因素也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突圍的難點。
對于公司將如何打破當前困局,實現旗下產品業績和規模的提升,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格林基金,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當前市場環境下,我覺得打造特色品牌和獨特風格可能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突圍的一個方向。” 南方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如是說,“其實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應該或都適合追求‘大而全’,對于中小型機構而言,‘小而精’或是更好的選擇。比如某些基金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優勢主攻某個類型的基金產品,像當下火熱的指數基金、定開債基等。另外,也可以抓住部分客戶群體的投資需求,專注某一風格。”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