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政府頻繁表態和出臺相關措施促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包括7月20日金融委推出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新11條”、9月9日至9月10日證監會發布的“深改12條”、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以及推動國際重要指數基金(比如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指數)擴大A股權重等。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態度不變,穩定國內外投資者信心,避免資本市場、匯率出現異常波動;另一方面,通過外資的“鲇魚效應”,鼓勵競爭,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
李湛預計,未來政府可能會在金融業準入、資本流動、金融產品創新、法律法規制度等方面出臺更多細則。從官方已有對金融業開放的表態來看,基本上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目前來看需要關注的是具體措施如何落地。例如,如果放寬對外資流動的限制,在資本賬戶上應如何設計,才能保證不會因為外資短時間的集中流入或流出,引發匯率的異常波動,以及如果外資大規模套現離場該怎么辦。
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等。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會議提出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這將為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政策優惠,有利于非上市銀行提高信貸投放能力,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更多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姚余棟表示,當前,中小銀行運行平穩,總體風險可控,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大有可為,但是,當前中小銀行的上市數量還太少,目前為止在A股上市的中小銀行不到40家,相比國外成熟市場而言,數量太少。因此,為了讓中小銀行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應鼓勵更多的中小銀行上市,加快中小銀行的上市速度。
李湛則認為,中小銀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前市場因為突發性事件,對同業存單的評級體系進行重構,導致中小銀行持續存在縮表風險,打擊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所以,此次會議特別強調“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未來監管層可能會通過鼓勵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可轉債、優先股、金融債、定向增發等創新型工具,補充資本金,優化銀行財務結構,以便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李湛表示,還可能會通過促進中小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改善中小銀行的財務結構,帶來更加先進的管理經驗,完善公司治理。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