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風起云涌。
7月8日,科創板IPO企業木瓜移動撤回上市材料,同日證監會罕見地披露對6家IPO企業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6家被罰企業存在共性問題,即出現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等問題。此次監管措施無疑對在審項目以及即將申報的企業起到警示作用。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監管層可能通過處罰以及進行財務核查的方式,對企業形成威懾,旨在清理IPO堰塞湖問題。數據顯示,證監會在會排隊企業數量如今已經突破500家大關,其中6月28日一日就新受理13家。
上半年現場檢查處罰落地
IPO財務現場核查如火如荼進行當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券商投行人士處獲悉,財務核查在上周開始,是證監會組織的對特定公司的檢查,數量要比以往更多,約四五十家,監管層已經奔赴項目現場。
華東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已經收到現場檢查通知,他談道,這批被檢查的企業都是存在問題的。
下半年的財務核查才剛開始一周,有關IPO企業的處罰就在近期被監管層披露。公告顯示,7月8日證監會對6家IPO企業出具警示函,分別有魯華泓錦、句容寧武、嘉曼服飾、斯達半導體、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集中處罰是今年上半年IPO現場檢查后的結果。
根據記者梳理,6家企業存在共性問題,均違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第四條,即“發行人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從監管層措辭來看,顯然被罰公司是出現信披不實、虛假記載的問題。”廣州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稱。
《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也是問題“多發地”,有4家企業違反。具體為“發行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務報表的編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由注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6家企業有2家很早已撤回上市材料,但仍被列入現場檢查范圍。
公開資料顯示,這批企業主要為2017年年底至2018年申報,其中之江生物與句容寧武依次在2018年年底與2019年年初撤回IPO材料,終止上市。
前述廣州券商投行人士談道,“一般而言,有硬傷才會撤材料;如果繼續被監管層進行現場檢查,說明公司問題比較嚴重,存在違規行為。”
值得關注的是,6家被罰企業的中介機構,可能也會受到監管處罰。前述華東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相關的中介機構與保薦代表人難辭其咎。”
事實上,7月8日晚終止上市的科創板IPO企業木瓜移動,也存在與上述6家企業出現的問題。
“從上交所表述來看,公司應該是涉嫌虛假披露、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
上交所發布的信息顯示,木瓜移動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因素未在招股說明書顯要位置充分揭示;發行人2018年向Facebook的采購金額占對方亞洲收入的比重,與公開披露數據測算的結果不一致等。
堰塞湖501家考驗監管
對于監管層發布的處罰公告,有市場擔憂IPO審核風向可能會“變天”。
華南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近期監管層一方面開展現場檢查,另一方面處罰,對企業形成威懾力。“相當于告訴企業,不要輕易闖關IPO,這樣堰塞湖很快能解決了。”
根據證監會數據,截至7月4日,IPO排隊待審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501家。其中,主板擬IPO企業數量是186家,中小板是104家,創業板211家。
其中6月最后一個工作日(28日)監管層又新受理13家企業,這意味著6月單月合計新受理企業家數高達182家。
上海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前期IPO審核風向有所放寬,比如“主板8000萬創業板5000萬”隱形門檻取消,所以近期申報企業數量猛增。他擔心接下來監管層會通過加大現場檢查力度的方式再度收緊監管,“我們最近比較關注現場檢查動向,了解有沒有新的窗口指導”。
從前述6家被罰企業盈利情況來看,有4家企業規模較小。計劃登陸中小板的嘉曼服飾與明冠新材料,以及計劃登陸主板的斯達半導體與之江生物,它們申報材料的上一個會計年度(2017年)扣非凈利潤在三四千萬規模。
但也有投行認為,監管層審核重點依然在信披充分性、財務真實性、內控等,盈利規模已不是最重要的審核點。
前述廣州券商投行人士談道,“從監管延續性上來看,今年應該不會回到設立凈利潤門檻的老路。監管層主要還是打擊規范性不夠甚至存在造假的企業。”
在他看來,隨著排隊企業家數增加,監管辨別“好公司”與“真公司”的審核壓力也隨之出現,“既要保持高效節奏,也要提防有企業蒙混過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