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頭陣,中國諸多城市拉開了執行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大幕。
在深圳,垃圾分類執行得好了,將有可能獲得可觀的獎勵。
近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網站發布關于《深圳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實施方案(2019-2021)》(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激勵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的公示。根據征求意見稿,2019-2021年期間,深圳市每年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9375萬元。
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反映出了深圳的決心,政府給了很好的政策,但垃圾分類的工作主要還要靠民間來推動,執行的原則要以人為本,不能讓居民“談垃圾色變”。前端的分類之外,后端的處理更需要有效銜接上。
正向激勵前端分類投放
早在2013年,深圳就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專職機構——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2015年8月,政府出臺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
目前,深圳采取“大分流細分類”的工作思路,對產生量大、產生源相對集中、處理技術工藝相對成熟穩定的綠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廚垃圾實行大類別專項分流處理。全市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約2800噸/日,減少了進入焚燒、填埋處理設施的垃圾量,回收利用率約為27%,但與住建部要求達到35%以上的工作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深圳執行強制垃圾分類,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大城市面對“垃圾圍城”的困境,不得不采取強制、激勵或其他辦法,更大程度調動市民去改變習慣。
6月28日,深圳召開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市委書記王偉中在會上指出,要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積極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強力推行垃圾分類處置,在全社會形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按照住建部日前的通知,2019年,46個重點城市將繼續加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投入,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深圳正是46個城市之一。
根據上述激勵方案,每年的獎勵名額是:家庭名額5000個,個人名額1000個,住宅區名額500個,單位不限定名額。
補助資金方面,各區財政共承擔6250萬元,市財政安排3125萬元,具體獎金額度分別為,“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資金補助為2000元;“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資金補助為1000元;“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小區”資金補助為10萬元/1000戶,每個小區最高補助不超過30萬元。
該激勵方案的起草說明指出,生活垃圾分類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其工作難點之一就是個人需改變混合投放垃圾的行為習慣,做到前端自覺分類投放。根據發達國家和先進城市的經驗,強制約束和正向激勵相結合是公認的推進分類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
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長楊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激勵政策不是對每一次投放行為給什么獎勵,而是每一年度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小區、家庭、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
一位居住在寶安區的白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垃圾分類是一件好事,但涉及大家根深蒂固習慣的改變,如果執行獎勵措施,也需要相應設置好評價和監督機制,才能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
樓層撤桶后端處理需跟上
目前,深圳的垃圾分類工作整體并未進入強制實施階段,各個區實施的進度也并不一致。
7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了羅湖區的一些小區、街道、商場和店鋪,有各式各樣的垃圾桶,其中一些標明了分類標識,但并未有人監督指引。
從去年以來,深圳各區就開始陸續在住宅區推行“樓層撤桶”工作,為垃圾分類做準備。龍華區在2018年11月就發布了相關通知,龍崗區提出,2019年底前所有住宅區實行“樓層撤桶”。
羅湖區一處小區的物業人士也告訴記者,樓層撤桶工作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未來一段時間也會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
前述住在寶安區的白領告訴記者,她所在小區樓下不久前已經新擺放了分類垃圾桶,但基本是空的,住戶們仍然習慣把垃圾一次性倒在此前的大垃圾桶里。
鹽田區的垃圾分類步伐更快一些,截至今年5月,鹽田轄區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近50%,作為回報,參與分類的居民可以獲得碳幣和積分以兌換禮品。
根據新裝的分類垃圾桶,深圳將垃圾分為塑料、玻璃、紙類、金屬以及其他垃圾。但前端分類之后,后端的處理如何跟進?
深圳市福田區生態文明促進會會長孫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基本上能夠直接賣錢的垃圾,一扔出來立刻有人收走,但其它類型的垃圾處理情況并不樂觀。
這從近年來深圳出臺的各類整治垃圾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行為的政策中可見一斑。有環保人士告訴記者,有的垃圾根本沒有處理掉,被裝在集裝箱里,堆到隱蔽的山上。
孫月指出,深圳采取的是各區垃圾本地化處理,但一些區其實并不具備集中處理的條件,或者說處理的類別不齊全。市政府層面可以統一協調,建立集中的處理站,形成綜合解決方案,包括鼓勵具備更先進垃圾處理能力的企業發展起來。
一位環保從業者表示,深圳有幾百個成規模的垃圾轉運站,一旦強制實行垃圾分類,光是這些轉運站的功能改造就需要巨大的投入。
記者查詢公開報道,就在2018年,深圳多個區進行了垃圾轉運站的升級改造,其中一部分投入用于周邊景觀微環境、燈光標識等,以改變“臟亂差”的形象。
孫月表示,垃圾分類后,垃圾中轉站也一定要進行功能升級。可以參照新加坡的模式,設置干、濕垃圾兩個處理板塊。
“目前最大的困難在哪?干濕一桶裝,分解成為特別大的問題,被污染的垃圾很難再利用,這也形成了龐大的浪費。”孫月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