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2、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
(相關資料圖)
3、“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
4、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5、“假如我是一只鳥”,全詩以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開頭,使讀者不禁發出疑問,“鳥”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頌的“土地”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呢?作者對此作出了闡釋。
6、“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7、在炮火連天、國運危急的時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鳥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
8、這使人聯想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9、“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這是一只飽受磨難的鳥,它的歌聲,是用整個生命發出的。
10、下面四行詩,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的核心是“土地”。
11、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這四個對象前面都加了長長的修飾語。
12、“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國土的寫照。
13、“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著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
14、“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征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15、“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于這片土地。
16、“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小鳥活著時,傾盡全力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將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與土地融為一體。
17、在詩的第二節,作者筆鋒一轉,由上文對歌唱者動態的描述,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
18、這是以設問的方式進行的。
19、“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眼里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恒久縈繞于“我”的心中。
20、“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現實,對祖國愛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強烈。
21、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
22、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
23、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
24、 如果想要更多的資料去百度百科里找就可以了。
25、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5297.htm。
相信通過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