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 大型農械開墾千里沃野,輕巧農機解放雙手,高端人才扎根基層……各地正在科技的助攻下,確保耕作效益穩步提高,將文人筆下的“桃花源”變成現實。與其夢里問津,不如親手建設!
(資料圖片)
4月11日,央廣網“云遇中國·千里追耕”聯動直播走進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園區新引進的兩臺半自動化設備——嫁接機和點播機正忙碌著,切苗、接苗;高速點播、壓穴、點種一氣呵成。
春耕時節,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蔡嶺鎮的水田蓄滿春水,兩位農民坐著插秧機開進稻田,所過之處,秧苗整齊挺立。以往需要弓腰勞作一整天才能干完的活,現在只要開著農機轉上幾圈就可以完成了。
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蔡嶺鎮楊灣村,農民駕駛農機栽插早稻(央廣網發 傅建斌 攝)
一臺農機搞定一方水田,而在山西長治市沁縣南里鎮樊村,十余臺大型機械轟轟前行,在百余畝土地上穿梭,犁地、翻土,便利的水利條件和科學的農田管理措施,讓這里的春耕效率更高。
大型機械在春耕備播(央廣網發 魏堃 攝)
南里鎮樊村水土優勢明顯(央廣網發 秦超 攝)
現代農業“水陸空”缺一不可。最近湖南省婁底市一連幾日都是好天氣,無人機在種糧大戶的農田上空起飛,對稻田施入基肥。插秧機在一旁整裝待發,等無人機一收工,就進入田間工作。整個過程省時、省力、高效。水稻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都實現了機械化。
無人機對稻田施入基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同款無人機還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為春耕助陣,進行病蟲害噴灑防治。
施秉縣城關鎮白塘村的農技人員用無人機進行病蟲害噴灑防治作業(央廣網發 磨桂賓 攝)
室外“水陸空”,室內蓋“小樓”。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張樓村,秧苗住進了“小高層”。青龍河農業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全自動智能化育秧工廠內,巨大的循環運動式育秧苗床緩緩將一盤盤秧盤從“地上”送往“空中”,噴淋設備不時噴出水霧。在這里,一塊顯示屏可以一鍵解決濕度、溫度和光照問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秧苗長在“空中” (央廣網發 向宣垣 攝)
青龍河農業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查看秧苗長勢 (央廣網發 向宣垣 攝)
科技源于人才,哈工大醫學與健康學院空間生物學效應團隊博士生曾德永,7年來往返于實驗室和實驗田,培育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
曾德永在實驗室和稻田里(央廣網發 哈工大供圖)
曾德永為變異水稻做的標注(央廣網發 哈工大供圖)
好的經營模式也是“黑科技”的一環。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的農戶,此時正忙于采摘、管護西紅柿。當地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起了訂單農業。
西紅柿管護忙(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這是新時代的“桃花源”,科技、人才和政策,相得益彰,打造穩產增收的春耕圖景。
河南省許昌市東城區的田間地頭,綠油油的小麥如綠地毯般鋪滿大地(央廣網發 闕韶輝 攝)
(央廣網記者 李紅笛 賈海元 汪曉青 鄧玉玲 侯凱奇 王祎萍 任重 唐麗麗 任振國 馬俊瑋 夏莎 龔雯 實習生 楊煜婷)
相關閱讀
西鄉塘區科技賦能助力春耕備耕 都結鄉:不負農時不負春 早稻插秧正當時 科技賦能春耕忙 田野煥發新氣象——南寧市以科技引領助力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賓陽縣大陸村稻田藝術畫又“上新”啦,快來打卡! 【人民網】青秀區:機械化插秧 掀起春耕熱潮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