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爾及爾4月7日電題:60年,中國醫療隊大愛無疆書寫中非友誼動人篇章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1963年4月6日,一支中國醫療隊從北京出發,輾轉10天,經莫斯科、貝爾格萊德、拉巴特,最終抵達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的賽伊達市。這是中國政府向非洲國家派遣的第一支醫療隊。
60年間,一代又一代中國白衣天使奔赴非洲,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譜寫一個個大愛無疆的動人故事,架起中非友誼橋梁。
奉獻:在最艱苦和最需要的地方救死扶傷
阿爾及利亞小城賽伊達,地處撒哈拉沙漠邊緣,被稱為“沙漠之門”。據第27批中國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賽伊達分隊隊長雷利榮介紹,每當沙塵暴來襲,就算門窗緊閉,沙塵暴過后“屋里沙塵都有幾毫米厚”。因日照極強,氣候干旱,當地蔬菜種類非常有限。
“當時,除了中國援阿醫療隊隊員,當地只有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1965年到賽伊達參加援外醫療隊的86歲湖北醫生薛進回憶說。
像賽伊達這樣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在中國援非醫療隊的各個駐地很常見。不過,這并未讓中國醫務人員退縮。從踏上征程那一刻起,奉獻就成為他們的人生底色。
現年60歲的骨科主任醫師涂大椿來自湖北省荊州市腫瘤醫院。2002年至今,他先后參加6批援阿醫療隊,在阿爾及利亞累計工作12年。工作最繁忙時,涂大椿每天從早上8時值班到晚上10時,每月還要上10個急診夜班,下班后除了喝水什么都不想干。
2022年1月,新冠疫情在阿爾及利亞肆虐。有一次做急診手術時,手術室里包括患者和當地醫護人員在內的其余5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名護士甚至在手術中途暈倒,涂大椿在這種環境下堅持完成手術。談到這些苦和累,涂大椿卻一臉云淡風輕。
在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西迪布宰德分隊所在的駐地醫院,彭夕華是唯一的麻醉師。她一人得干至少三個人的工作,每周工作時長超過72小時,在骨科、手術室和婦產科三個科室手術區來回奔走。最忙時,她一個上午接到37個有關手術的電話。
三門峽市中心醫院醫生仵民憲是河南省援非時間最長的醫療隊員。從2001年起,他先后奔赴厄立特里亞、贊比亞、埃塞俄比亞援外,十多次感染瘧疾。“醫者沒有國界,在哪里都是救死扶傷,在缺醫少藥的地方發揮我的專長,我覺得很有價值。”仵民憲說。
傳承:責任、情懷和熱愛
60年間,一代又一代中國援外醫療隊員前赴后繼,父子接力、夫妻共進、姐妹攜手……將汗水揮灑在非洲大地上,有些隊員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喝過尼羅河水的人還會回來的。”西安市紅會醫院超聲一室主任武翊綸3次參加援蘇丹醫療隊,在那里工作6年。武翊綸和他的姑父、姐姐和姐夫,4人共11次、累計21年“接力”援外。武翊綸說:“參加援外醫療隊,既是我們醫療世家的傳承,也是我自己的使命和義務。”
1980年,沈阿利出生時,祖父沈冬升正在阿爾及利亞進行醫療援助。為紀念、延續與阿爾及利亞的這段情緣,沈冬升給三個孫子分別取名“阿利” “小利”和“幼利”。2015年2月,沈阿利加入湖北省第24批援阿醫療隊,追隨祖父的足跡奔赴阿爾及利亞。
今年55歲的褚海林曾于2008年、2012年兩次參加援助納米比亞醫療隊,2018年他再次主動請纓,作為第12批醫療隊隊長重返納米比亞,妻子蔡小英也作為醫療隊護士再次跟他走進非洲。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又來非洲,我想這是一種情懷,是對國家的責任,是對非洲的熱愛,完全發自內心。如果下次還讓我再來非洲,我還會來。”褚海林說。
今年3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60年來,中國累計向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在全球57個國家的115個醫療點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遠和艱苦地區。
造福: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2年12月,作為中國援岡比亞醫療隊隊員,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心內科專家李陽為一名82歲的岡比亞患者成功實施了該國歷史上首次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當地政府官員、媒體和民眾紛紛為他點贊。
首例股骨頭置換術、首例二尖瓣擴張分離術、首例斷手再植術、首例腦外傷開顱術、首例角膜移植手術……60年間,中國醫療隊在非洲各國創造了當地醫療史上的許多“首例”,用仁心仁術造福無數非洲患者,“中國醫生”成為專業和可信任的代名詞。
今年1月,在坦桑尼亞姆貝亞省一家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里,剛剛脫離氣管插管的當地患者埃爾莎流著淚用斯瓦希里語向中國醫生說出半個月來的第一句話:“謝謝。”不久前,埃爾莎剛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就突然喪失意識,被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負責治療埃爾莎的是第26批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隊員王亨帶領的團隊。埃爾莎轉出重癥監護病房的那一刻,埃爾莎的丈夫查爾斯淚流滿面對王亨說:“你們就是上天派來的天使!”
在阿爾及爾市阿克龍醫院的中阿中醫中心,來自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的楊翊告訴記者,不久前,當地一名女患者帶著27年前與中國醫療隊隊員的合影來找她看病,原來當年中國醫療隊治好了這名女患者的踝關節扭傷。從此,這名女患者和她的家人一直都找中國醫生看病,而中國醫生從未讓他們失望。
今年2月中旬,蘇丹婦女茜塔拉-巴納特·瓦基婭的女兒在阿布歐舍醫院由中國醫生施行剖宮產生下一名女嬰。瓦基婭本人的3個孩子也是由中國醫生接生,“中國醫生技術嫻熟,做手術安全”。
中國醫療隊還無私地向當地醫生傳授醫術。在阿爾及利亞塞提夫婦幼醫院采訪時,記者看到,來自武漢的中國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塞提夫分隊隊長朱濤用英文向當地醫生和醫學院學生講授手術步驟,并在講座后安排模擬操作。
60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通過臨床帶教、手術演示、學術交流、健康講座、防疫宣教、遠程指導等多種方式,與多個非洲國家醫院建立了對口合作關系,支持非洲國家建立重點專科中心,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極大提高了受援國醫療技術水平,在非洲國家留下了“帶不走的醫療隊”。
友誼:傳遞中非友誼的使者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60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員累計診治患者2.9億人次,其中大多數患者在非洲。中國醫生用真情和實干在非洲各國贏得尊重和愛戴,也收獲了當地民眾樸實真摯的友情。被患者和家屬在路上攔下表達謝意,被邀請到當地民眾家中做客并受到最隆重款待……非洲民眾用最真摯情感表達對中國醫務人員的感激之情。
在埃塞俄比亞季馬市郊外一個小山村,蒼松環繞著一塊被打掃得十分干凈的墓地。長眠在這里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首批援助埃塞俄比亞醫療隊隊長、心血管專家梅庚年。1975年8月,梅庚年在考察疫區時因公殉職。
澤烏迪曾是梅庚年的患者,也是他的朋友。梅庚年殉職后,澤烏迪捐出自家院子作墓地,堅持為他守墓。澤烏迪去世后,女兒若娥多銘記父親囑托,繼續為梅庚年守墓。“我會告訴周圍的人這位中國醫生的故事。”若娥多說。
岡比亞總統巴羅說:“我們看到了中國醫生對這個國家的愛與付出,對此我感激不盡。”
納米比亞開國總統努喬馬說:“納米比亞人民從中國醫療隊的奉獻中受益匪淺,醫療隊技術精湛、敬業、勤奮,是納中兩國友好關系的見證。”
60年來,中國援非醫療隊許多隊員榮獲受援國頒發的國家級勛章:貝寧三級鍍金騎士勛章、中非共和國復興二級榮譽勛章、赤道幾內亞銀質國家獨立勛章、喀麥隆國家一級騎士勛章、毛里塔尼亞騎士勛章……
一枚枚勛章記錄了中國援非醫療隊員們的無私奉獻,凝結著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誼。援非醫務人員既是救死扶傷的天使,也是傳遞中非友誼的使者,他們繼續在非洲大地上書寫著大愛無疆的感人故事。(綜合新華社記者報道,執筆記者:陳夢陽)
相關閱讀
援尼日爾醫療隊南寧醫生黃炳護用精湛醫術優良醫德傳遞愛與光明 又一位總統,為中國拍案而起! 真朋友最可貴——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① 中國醫生“點亮”吉布提白內障患者希望之光 援外醫療譜寫大愛之歌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