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有一位山村客運司機,名叫鄧蘭舟,他的客車每天行駛于群嶺包裹的山坳間,往返于五峰鎮和山上的村莊。每天鄧師傅是又當司機,又當送貨郎,義務幫沿途的村民免費捎帶貨物。這一干,就是14年。
14年來,鄧蘭舟為村民義務“帶貨”超過十萬件。今天讓我們來認識這位熱心腸的“帶貨司機”——鄧蘭舟。
凌晨五點,鄧蘭舟便開始起床收拾。為了方便出車,平時鄧蘭舟就一個人住在車站旁的小木屋里。還沒出門,村民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資料圖)
破曉前的濃霧中,陸續有村民來到麥莊村大巖屋車站。鄧蘭舟一邊招呼乘客落座,一邊將村民們托他帶到五峰鎮上的貨物搬到車上。到了發車的時間,又有人攔下了車。
為了方便村民去鎮上辦事,鄧蘭舟的客車每天早上六點從村里發車,中午十二點再從鎮上返回,50公里山路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五峰縣山高人稀,曾經交通不便,鄧蘭舟的“帶貨”之旅便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鄉村客運司機 鄧蘭舟:我記得是2008年的時候,當初老鄉們托我帶點米、面、油,就是日常的生活用品。我當時帶回來了,老鄉們特別熱情,在路上等著拿,然后就說小鄧今天在我家里去做客。我覺得帶東西是一件小事,舉手之勞,就這樣一直就堅持下來了。
到了五峰鎮金橋車站,鄧蘭舟停好車,送走乘客,便馬不停蹄地上街幫村民們采購貨品。
鄧蘭舟邊買邊不時掏出筆記本一項項查看,確保沒有落下的東西和忘記的事情。
接近中午,乘客們拎著大包小包上車了,鄧蘭舟駕駛客車上山回村,沿路將乘客和村民們托他捎帶的貨物送到目的地。
鄧蘭舟為老鄉們捎的貨品,有時是幾件衣服,有時是一袋子藥,或者是急用的證件,甚至還有現金等貴重物品。鄧蘭舟十四年義務“帶貨”暖著鄉親們的心,而老鄉們的信任也讓鄧師傅很感動。
十四年來,暖心事每天都在這輛小小的車廂里上演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鄧蘭舟也和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用他的話說“就像一家人”。
麥莊村村民 陳登春:有什么困難就找鄧師傅他們,班車師傅就給我們幫忙,他們對我們老人照顧非常之好,關心我們老人。
麥莊村村民 張先銀:我們有什么難事,因為我們在外面只能聯系鄧師傅,他就給我們老人買藥,買吃的,都給我們老人買了就送到位,我們從內心里非常感謝鄧師傅。
王大爺今年80歲,和鄧蘭舟認識也有兩三年了。這天鄧師傅返程的車還沒到,王大爺就已經早早在車站等候了。他背著的大籮筐里,有為鄧師傅準備的“神秘禮物”。
王大爺從家里冒雨走了四五公里山路才到車站,執拗地堅持要鄧師傅收下排骨,這份心意讓鄧蘭舟著實感動。
鄉村客運司機 鄧蘭舟:他們對我的這種熱情,老鄉們的這種淳樸和善良真的是感動了我。
鄧蘭舟給村民幫忙,村民們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謝著他。久而久之,鄧蘭舟和鄉親之間建立了鄰里之上的深厚情誼。
鄧蘭舟的家在五峰鎮上。他當班的日子上午開車到鎮上,只有給村民幫忙的事情不多時,才能抽出時間回家看看。
鄧蘭舟每次回家待的時間都不長,通常吃個飯,和父親嘮嘮家常,中午就要發車返回村里。鄧蘭舟的母親在市場工作早出晚歸,弟弟在江蘇打工,一家人一年到頭也就過年時才能團聚。
鄧蘭舟的女兒在宜昌市里讀書。由于鄧蘭舟工作繁忙,女兒回家的時候都是家里老人在照顧,電話和視頻就成了父女倆最常溝通和“見面”的形式。
鄉村客運司機 鄧蘭舟:我姑娘現在10歲了,說實話作為一個父親,我自己都覺得很慚愧。做父親做到這個份上,我陪她的時間太少了。我在想未來怎么補償孩子還有家人,我知道我只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然后有多余的時間,或者哪天能夠休息的話,就好好陪陪他們,陪陪家人。
小小的車廂裝載著村民的期盼,也承載著百味生活。十四年來,沿著崎嶇的山路,鄧蘭舟也見證了鄉村脫貧致富的變化。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山里的路也是越修越好,村民們托他捎帶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多樣。
近年來,鄧蘭舟還做起了短視頻,鄧蘭舟將身邊老鄉的暖心事拍成短視頻發到社交媒體后,引發關注收獲了幾百萬的點贊,未來他希望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幫助老鄉們銷售山里的土特產。
鄉村客運司機 鄧蘭舟:還想把自己家鄉的土特產推薦出去,讓更多的人能看見,讓更多的人能知道。通過這個視頻為家鄉做一點點貢獻。
每天收車之后,鄧蘭舟回到自己的小屋,打開手機,剪輯、上傳自己拍攝的視頻。
鄉村客運司機 鄧蘭舟:我經歷了這么多事情,碰見這么多可愛的人,我說我就把這些美好的瞬間用手機把它記錄一下,我就用手機學著自己慢點拍攝一個視頻,然后把它發到網上去。
鄧蘭舟現在已經發布了100多個作品,平均每條視頻都有幾十萬觀看量。那位執意要給鄧師傅送排骨的王大爺,也是視頻故事里的主角。
在鄧蘭舟的視頻里,村里外出打工的人看到了親人,聽到了家鄉話;也有更多人通過這些視頻見到了當地秀麗的風景,認識了這里善良可愛的鄉親,希望有一天能親自來這里走走看看。
去年3月,由鄧蘭舟號召發起,鄧蘭舟志愿服務隊在五峰鎮黨委、政府協調下組建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鄧蘭舟車隊現在有七輛車,一年365天不間斷地奔馳在五峰村鎮間,在為村民提供客運服務的同時,也為鄉親們提供著義務帶貨、應急救援等服務。8條客運路線,覆蓋了五個行政村,服務總計八千余人。
每天,鄧蘭舟出發前,鄉親們等著他。帶貨歸來,鄉親們又盼著他。毫不夸張地說,鄧蘭舟和他的小客車就是當地人心目中“全村的希望”。
鄧蘭舟還有“三多”:車上的小物件多,接聽的電話多,請他去家里吃飯的鄉親多。說實話,帶貨帶這么多、一帶就這么多年,如果適當收費,我覺得完全能接受。有人算過賬,按5元一件收費的話,這些年鄧蘭舟帶過的貨光運費就超過50萬元。
可這十四年帶貨,鄧蘭舟偏偏分文不取。老人們感謝他,爭著請他吃飯,拿他當自家人,這種鄰里關系在城里也許比較少見,但在鄧蘭舟那兒卻很自然。人與人之間,除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本來就還有許多更簡單、更淳樸的相處方式。
如今,鄧蘭舟的業務從物理帶貨升級為網絡帶貨,他的帶貨效應也給當地引入了更多的志愿服務和發展機會。“蘭舟”是木蘭木做成的船,古詩中常用來作為對船的美稱,鄧蘭舟就是一艘連接山里山外的擺渡船,他帶貨的故事,和“蘭舟”這個名字一樣美麗。
(總臺記者 鄢艷 沈瀟迪 魏軼 劉東立 王睿哲)
相關閱讀
新春走基層|“中國年貨”風靡海外 中歐班列貨運量逆勢增長 喜提新戰車!這“年貨” 太硬核 年貨備齊了嗎?來看看老南寧的傳統年貨! 東北農家的年貨之變 人民網記者新春走基層: “熱”起來!看年貨消費里的“人間煙火氣”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