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費俊龍成功出艙后揮手致意的畫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費俊龍打開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
費俊龍開展艙外操作。
張陸結束出艙任務正在返回。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劉芳攝
2月9日,前不久在太空歡度傳統中國年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迎來了首次出艙活動。
“01已出艙完畢。”
通過北京飛控中心指揮大廳屏幕顯示的實時畫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身著帶有紅色標識“飛天”航天服的神舟十五號乘組01航天員費俊龍抓住環形扶手,“躍”出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完成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出艙首秀,他身后是深邃的宇宙和蔚藍色的地球。指揮大廳現場頓時響起熱烈掌聲。隨后,根據任務安排,身著帶有藍色標識“飛天”航天服的03航天員張陸也順利出艙。根據任務分工,02航天員鄧清明留在艙內協助配合。
天地一心,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北京時間2月10日0時16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默契合作,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費俊龍、張陸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出艙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這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費俊龍、張陸首次漫步太空。出艙作業時間長達7小時,充分考驗了全系統保障能力。
其次,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本次出艙活動轉移路徑長,攀爬距離遠,對路徑一次做對提出了新挑戰。同時,外太空環境復雜嚴峻,擁有強烈溫差變化和空間輻射、真空環境等惡劣因素。執行出艙活動的航天員一直“暴露”其中,時間越長,面臨風險越大,與此同時,航天員還要身穿艙外航天服,想要進行遠距離攀爬、精細化作業,體力消耗巨大,困難可想而知。
此外,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空間站貨物出艙安裝任務也于前期陸續開展,后續還將持續開展貨物出艙安裝工作。據介紹,航天員和貨物的出艙方式略有不同。
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乘組出艙時,通過的艙門是位于空間站核心艙節點艙的出艙口。此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從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出艙,這次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也做出同樣的選擇,更加寬闊的出艙口帶來了更多便利。夢天實驗艙的貨物氣閘艙并不供航天員出艙使用,而是專供貨物出艙。夢天實驗艙貨物氣閘艙通過內部配置的一臺載荷轉移機構,運送能力可達400公斤,單次運送貨物包絡可以達到1.15米×1.2米×0.9米。
此前任務中,部分載荷已經完成了出艙安裝,充分考驗了空間站貨物氣閘艙、機械臂、空間站各系統以及航天員的協同配合。可以說,這種通過貨物氣閘艙完成載荷的出艙安裝方式在總體設計上具有顯著優勢,凝聚了中國航天總體設計的智慧,體現了航天人的匠心巧思。
優點一——突破掌握此項關鍵技術,可大幅提高艙內外貨物交換效率。在空間站壽命周期內,通過多次更換不同載荷開展艙外暴露實驗,將為空間站后續更加高效、安全地開展各類艙外科學實驗提供強大支持,進一步提升我國空間站的科學應用能力。
優點二——能夠減少航天員出艙次數和工作量,有效避免航天員出艙安裝載荷帶來的任務風險和航天服壽命折損問題,節約航天員出艙活動所占用的在軌工作時間,提高空間站在軌運行效率。
優點三——在任務規劃上,空間站通過大、小機械臂分別工作和組合工作模式,在配置一個貨物氣閘艙的情況下,支持載荷在艙外大范圍轉移,可以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艙外暴露載荷部署和回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團隊專家認為,多種出艙模式充分體現了中國空間站在系統設計上的先進性,適配不同的任務需求,既能發揮有人參與的優勢,又能最大程度提升空間站的運行效率。
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根據計劃,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接下來還將開展多次出艙活動。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步履不停,浩瀚蒼穹將留下更多中國印記。
相關閱讀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首次出艙活動 “天宮畫展”春節期間亮相中國空間站 過年 | “圓夢乘組”從天宮送來新春祝福 中國空間站的歡樂中國年 航天員Vlog|圓夢乘組的新春生活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