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
(相關資料圖)
人民日報記者 劉博通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文化自信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近日,記者采訪了3位在不同崗位上拼搏的年輕人,她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職業,但都用青春的激情和堅守向人們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努力奏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樂章。
朱瑛培:
在考古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兩名舞者翩翩起舞,歌者、樂師、鐘磬環繞周圍,呈現出熱鬧的樂舞場景……在陜西考古博物館,這組數量眾多、栩栩如生的樂舞陶俑文物引來游人駐足觀看。
“這些陶俑發現于涇陽大堡子墓地北Ⅱ區墓葬M68南壁龕內,較為完整地再現了西漢的樂舞場景,為研究西漢早期的音樂、舞蹈等文化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提起考古發掘,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隊隊長朱瑛培如數家珍,“這是我們加班加點修復、再現的一組文物,每次看到它們,我的內心就會涌現出一股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今年29歲的朱瑛培上高中時就對歷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高考填報志愿,她毫不猶豫報了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碩士畢業后,她入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如愿以償成為一名考古工作者。“我很慶幸能把熱愛和職業結合起來,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探索考古的奧秘。”朱瑛培說。
2020年,為提升基本建設考古工作質量,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推行“片區制”舉措,以漢唐長安城為中心,在其東西南北設置基本建設考古四大片區。當年,朱瑛培來到“城北片區”涇河考古隊參加一線工作。這支隊伍因隊員以女性為主,又被稱為女子考古隊。“我的日常工作涵蓋了田野發掘、繪圖與資料整理、文物保護和科技考古等方面。考古一線雖然辛苦,但在意想不到的發現和收獲面前,所有的辛苦都不值一提。”朱瑛培笑著說。
2020年8月開始的大堡子墓地考古工作工期半年,要發掘500多座墓葬。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大,朱瑛培對這項考古任務印象深刻。發掘方案確定后,她和隊員們白天發掘,夜里整理。那段時間,加班加點是朱瑛培的工作常態。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和隊員們圓滿完成任務,發掘出土一大批珍貴文物。
田野考古工作需要經受風吹日曬、跨越酷暑寒冬,對考古隊員的體能和耐力都有著很高要求。朱瑛培在第一年冬天去考古現場時,因為不了解嚴寒的“威力”而衣著單薄,后來膝蓋只要被風一吹,就會隱隱作痛。“我們在考古工地時,會長時間蹲著或弓腰去清理文物,腰酸背痛是常態。”盡管如此,朱瑛培依然對考古事業甘之如飴,“追夢前行的路上沒有捷徑,不僅需要滿腔熱情,更需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近年來,朱瑛培和隊員們長年堅守田野一線,圓滿完成了城北片區30余項基本建設考古工作,發掘了大堡子墓地、蔣劉遺址等重要考古項目,為促進經濟建設與遺產保護作出了貢獻。因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大堡子墓地入選“2021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除了考古工作,朱瑛培和同事們還通過直播、義務講解等形式加強對發掘遺址和出土文物的闡釋和展示,向公眾分享考古成果:“文物無言,但考古工作者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輕松的講解拉進文物與觀眾的距離,展示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我們將進一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講好文物故事的能力,更好地闡釋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幾年,我明顯感到公眾對考古工作的關注度在逐漸提高。感到振奮的同時,我也深知責任在肩。”朱瑛培說,“作為一名青年考古工作者,我將不斷精進田野考古技術、提升科研能力、拓寬學術視野,繼續在考古一線揮灑青春汗水,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馮佳晨:
為文化傳播插上創新的翅膀
西安大唐不夜城,燈火璀璨、人潮涌動。傍晚時分,不倒翁行為藝術表演區域已經排起了長隊。馮佳晨站上不倒翁底座,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固定好腰部和裙擺。音樂響起,馮佳晨開始演出。精美大氣的漢服、飄逸翩躚的舞姿、親和動人的笑容……精彩的表演瞬間將場上氣氛點燃,觀眾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個難忘的瞬間。
1996年出生的馮佳晨是大唐不夜城的演員,因表演的不倒翁行為藝術廣受歡迎而被網友親切地稱為“不倒翁小姐姐”。“每當看到觀眾的熱情,我就充滿了力量,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馮佳晨說。
出于對舞蹈的熱愛,馮佳晨大學畢業后選擇成為一名舞蹈演員。2019年,馮佳晨成為飾演“真人不倒翁”的演員。“真人不倒翁”看似體態輕盈,實際表演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幾百公斤重的半球形底座中間豎著支架,我們需要將腰部牢牢系在架子上,把腳卡進固定位置,用腰腹和胯部發力帶動底座來回搖擺,從而形成不倒翁的效果。”馮佳晨說。起初,不倒翁的支架沒有包海綿,身體在搖晃時會與支架產生碰撞,導致她的腰部、腿部經常青一塊紫一塊。
“既然登上了舞臺,我就要把動作練到最好。”馮佳晨不顧身體的疼痛,在練習中不斷總結發力技巧,動作逐漸變得輕盈自如。此外,她還增加了一些古典舞動作,努力呈現出“夢回盛唐”的演出效果。“在景區表演,不僅要展現舞蹈本身的美,還要與觀眾產生良好互動。”馮佳晨說,“如果對面是個姑娘,我會與她牽手;如果遇到小朋友,我會有意把動作幅度加大,用逗趣的方式打招呼。”在馮佳晨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不倒翁行為藝術表演很快就通過短視頻實現了大范圍傳播,表演地點也成為西安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不倒翁表演對我而言,還肩負著文化傳播的意義。”馮佳晨說,“通過創新表演形式,增加與觀眾的互動性,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隨著知名度的提高,不少娛樂公司向她發出邀請,但她都謝絕了。“我只是演出團隊中的一分子,表演上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將繼續打磨技藝,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賞體驗。”馮佳晨說。
如今,馮佳晨還參與了新演出的創編以及宣傳推廣工作、拍攝公益廣告和文旅推介視頻、為陜西特色農產品帶貨……隨著工作量快速增加,馮佳晨日益繁忙,雖然直呼時間不夠用,但她也笑言很累很充實:“只要能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文旅產業有所貢獻,我愿意當好一枚螺絲釘,盡自己最大能力去發光發熱。”
這幾年,馮佳晨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出演“博物館奇妙夜”系列直播,揭示文物背后的故事;通過還原再現古詩中的場景,讓觀眾直觀領略詩句的悠長意蘊;拍攝“國風體驗之旅”系列短視頻,展現秦腔、唐流彩、西安鼓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馮佳晨和團隊成員們精益求精,力求以新穎的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在大家眼前。
“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非常寶貴的學習過程。”馮佳晨介紹,“從還原復現古人的儀態、服飾、妝容到多角度展示傳統文化之美,從呈現非遺文化的現代魅力到聆聽非遺傳承人的心路歷程,有太多有意思有意義的細節和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和展現。”
馮佳晨說:“接下來,我會和同事們一道持續加強探索嘗試,努力為文化傳播插上創新的翅膀,用多樣的形式為觀眾打造沉浸式的體驗,多層次多角度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感。”
袁端姣:
讓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生漆是漆樹上的分泌物,也是一種天然涂料,具有無污染、耐久度高、抗腐蝕等特點……”記者見到陜西龍頭國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康牛王生漆油漆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袁端姣時,她剛從外地回來。風塵仆仆的她一聊起生漆,就打開了話匣子。
袁端姣的家鄉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境內漆樹分布廣泛,資源蓄量豐富。父親袁輝志從她幼時起就一直從事生漆的生產銷售工作。1988年出生的袁端姣從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畢業后,在西安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正當袁端姣的生活離生漆越來越遠時,她偶然得知了髹漆工藝的悠久歷史,“原來從小就司空見慣的漆,竟然有這么厚重的文化底蘊。”經過進一步了解,袁端姣發現,雖然傳統生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獨特的美學價值,但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天然環保材料正受到化學漆的巨大沖擊,相關工藝存在失傳的風險。經過反復思考權衡,袁端姣決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平利縣城關鎮龍頭村創業。
作為村里少有的研究生,她的決定幾乎轟動了全村。面對周圍人的不理解,袁端姣十分堅定:“漆樹哺育我長大,我就有責任發展好生漆產業,傳承弘揚好漆器文化。”
“俗話說‘百里千刀一斤漆’,就是在講生漆收集的艱難。”在袁端姣看來,要想實現生漆產業的規模化和標準化,首先要攻克的就是產量上的短板。袁端姣一方面向專家學者和當地老漆農請教技術問題,一方面千方百計培育優質品種的漆樹,努力提升漆汁產量。
有了好漆苗和新技術,袁端姣還邀請專家開展多場生漆采割技能培訓和技藝培訓系列活動,幫助漆農提升種漆、割漆的技能。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秧苗、資金、人才、技術等多要素支持,探索出“集中服務、統購、統銷”的生產經營模式,為漆農解除后顧之憂,帶動了數百戶漆農增收。
“傳統行業遇上激烈的市場競爭,創新必不可少。”解決原料問題后,袁端姣用現代理念改變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針對客戶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改良生產工藝、豐富產品類型,走品牌化經營路子,利用線上線下雙渠道拓寬產品銷路。隨著產品銷路的打開,公司也一步步發展壯大。
“要想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的生命力,還需要將傳統技藝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袁端姣看來,漆器不僅要具備實用價值,還要與悠久的漆文化結合,讓更多人感受到漆器的現代魅力。
光潤細膩的漆藝花瓶、精雕細琢的漆碗、雅致精美的小掛件……走進袁端姣的漆藝展廳,琳瑯滿目的漆器工藝品各具特色。這些年,袁端姣向漆藝名家拜師學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變涂、描金、起紋、堆漆、螺鈿等多種髹漆技法,制作出一大批樣式新穎、風格獨特的漆器作品。
“由于漆器工藝學習難度大、周期長,掌握這項工藝的人并不是很多。”為保護和傳承生漆技藝,袁端姣創辦了傳承人培訓基地,通過線下授課、在線直播和錄制教學視頻等方式培養年輕漆藝人才,傳授漆器制作工藝。“隨著近幾年國潮興起,大眾對生漆的興趣在不斷提高。我會盡我所能把這項技藝傳遞給更多人。”展望未來,袁端姣充滿干勁。
如今,牛王生漆油漆技藝已被評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袁端姣深受鼓舞:“我將繼續鉆研漆藝,加強傳承創新,讓漆藝這項非遺成為貼近生活的藝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