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5月11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后,天和核心艙內的畫面。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5月10日,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海南省文昌市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
劉國興攝(人民視覺)
“快遞”開始派送,“快遞”已經簽收,“快遞”準備開箱……近日,億萬網友在線觀看了一次“太空快遞”投送過程。
5月10日,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點火發射。5月11日,天舟六號與中國空間站成功對接。5月12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打開天舟六號艙門,開始轉運貨物。
天舟六號的任務是為空間站“補貨”,被稱為太空“快遞小哥”。在互聯網上,這位“快遞小哥”持續“圈粉”,讓更多網友認識了天舟“家族”,見證了中國逐夢蒼穹的步伐。
“太空快遞”已送達
5月10日,“快遞小哥”出發。
人民日報微博發布圖文消息: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微博留言區,網友們寫道:“祝賀”“致敬航天人”“一箭穿云,點亮夜空”“您的‘快遞’已發貨,請注意查收”。
新華網客戶端發布文章,介紹了“太空快遞”包裹里裝著哪些貨物:此次運送的物資主要包括服裝、、飲用水等。此外,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還攜帶了推進劑。
據央視客戶端報道,為了讓身處太空的航天員能過上節、過好節,“天舟快遞”里準備了端午節的粽子、春節的餃子。另外還包括一些私人物品,如航天員看的書籍、體育鍛煉的器械等。
5月11日,“太空快遞”送達。
人民網微信公眾號報道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5月11日5時16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后,天舟六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在留言區,網友評論說:“一覺醒來,‘快遞’已簽收”“這‘快遞’也太快了”“五星好評”。
央廣網報道稱,空間交會對接復雜度高,被形象地稱為“萬里穿針”。此次天舟六號交會對接的是天和核心艙的后向端口。對接后向端口的優勢在于,航天員搬運物資將更加方便、高效。
5月12日,航天員“收貨”。
新華網微博發文稱,“神舟十五號航天員拆‘快遞’啦!”5月12日8時許,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打開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艙門,按計劃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
央視網報道,細胞上行生保支持裝置對時間和溫度要求較高,是航天員們首先處理的對象。航天員打開天舟六號艙門,完成必要的測試等流程后,第一時間把它們轉移到問天艙的生物技術實驗柜里。
網友贊嘆“真酷炫”
“‘黑科技’真酷炫”“科技感滿滿”“很震撼”“像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天舟六號的科技創新亮點,引得網友贊嘆。
新華社客戶端發文,展示了天舟六號上的“黑科技”:一套新型柔性船衣,不僅可以阻隔高溫濕度、高鹽霧環境對飛船的影響,還是防雨、防塵、防雷電、防污染的“盔甲”;一張太陽能“巨能翅膀”,一天發電量就能滿足普通家庭半個多月的用電量,確保天舟六號“帶貨”和航天員在軌駐留開展工作需要的電能供應;100多只傳感器,精密測量各系統內的壓力、溫度、濕度、氣體、位移等信號,對貨運船艙內的環境穩定和在軌運行起到監測作用……
央視新聞客戶端的報道聚焦天舟六號的“神奇外套”:為了讓天舟六號的船衣更加“合身”,科研人員首次采用剛柔結合式設計理念,專門設計了前錐段船衣支撐裝置,在選用成熟工業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結構優化集成設計。
空間站在軌長期飛行,燃料不斷消耗,需要貨運飛船運送燃料并完成推進劑在軌補加,這個過程被稱為“太空加油”。據中國科技網報道,最新的“混合式步進電動機—絲杠組件”一體化設計,能有效控制浮動斷接器的插合與分離,為推進劑補加管路的連通與斷開提供動力,從而保證“太空加油”任務順利實施。
國產化和元器件自主可控是中國航天持續努力的方向。光明網報道稱,針對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貨運飛船的進口電子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問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貨運飛船系統研制團隊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遴選出性能指標相當且相對成熟可靠的國產元器件作為備選;其次,組織專家團隊逐項論證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制定周密的試驗驗證計劃;再次,針對每項更改的具體情況,采用整機、單板、相似鑒定等多種應用驗證方法;此外,涉及的產品全部采用單板、單機、分系統、系統多級測試考核驗證,確保驗證無死角。
逐夢星空不停歇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告捷,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過去6年里,天舟“家族”先后有6艘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央視網回顧了天舟“家族”的“高光時刻”:2017年4月,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順利升空;2021年5月,天舟二號成功發射,具備全天候、全自主交會對接的空天應急快速響應能力;2021年9月,天舟三號成功發射,交會對接用時縮短至6.5小時;2022年5月,天舟四號升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2年11月,天舟五號成功發射,實現了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2023年5月,天舟六號成功發射,結構升級改造,載貨能力提升。
人民網文章分析指出,細細算來,從2021年天和核心艙的發射拉開空間站建造的大幕,到2022年中國空間站圓滿完成在軌建造,天舟二號至天舟五號共計4艘天舟貨運飛船,不僅承擔著為空間站運送上下行物資的使命,還于在軌期間率先驗證了空間站多項關鍵技術。例如首次利用空間機械臂完成轉位試驗、首次實現空間站在軌補加、首次實現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等,充分發揮了貨運飛船的在軌潛力。
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稱,從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以來,六載光陰,天舟穿梭寰宇,見證著中國航天事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從貨物艙和推進艙的優化設計,到國產型號規格比例和數量比例大幅提升,再到關鍵元器件實現100%國產化、成為世界上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的貨運飛船……天舟貨運飛船的創新突破,是“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具體體現,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生動縮影。
天舟飛天,離不開那些在各自崗位默默奉獻、把青春揮灑在璀璨星空的航天人。
新華網報道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著貨運飛船推進艙總裝、對接機構、太陽電池翼、測控通信、電纜網等關鍵產品的研制和生產任務。在這群95后、00后中,許多人都是參加過3次以上發射任務的“老航天人”。錢佳程、邸喬月、王亦凡、吳孝南……在北京完成推進艙的一系列測試工作后,他們的任務是將天舟六號推進艙從北京的廠房一路護送到天津碼頭,再裝船運送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產品起運前設置、確認狀態,長途運輸后開箱檢查、狀態確認、功能性能一一測試……工作瑣碎、平凡,只有精心完成每一項測試,精準確認每一項口令,清晰判讀每一項數據,才能對自己的產品百分之百放心,這是所有航天人的畢生追求。
一代代航天人,逐夢星空,腳步永不停歇。光明網報道稱,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代表觀看了長征七號火箭托舉著天舟六號騰空而起的場面。“以前在電視上看過,今天現場觀看太震撼了!”“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航天人!”“我要好好學習,以后成為航天員,去看宇宙里的星星!”學生代表們歡呼雀躍,言語間充滿對中國航天的無限憧憬。(記者 潘旭濤)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5 版)
責編:張青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