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6家知名車企,為何宣布不再打“價格戰”?
中新網7月7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今年年初開打的汽車“價格戰”,或許將正式告一段落。
在7月6日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一汽、東風、長安、廣汽、比亞迪、特斯拉等16家主流汽車企業高層在現場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不打“價格戰”和“宣傳戰”。
(資料圖)
“價格戰”將終結?
今年年初,特斯拉兩款國產車型降至歷史最低價,蔚來、小鵬等十余個品牌也先后宣布旗下新能源車型優惠政策。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燃油車也全面開啟優惠模式,動輒六折、八折的購車折扣,迅速引發消費者關注。
不過,這場愈演愈烈的“戰爭”或將終結。
此次簽署《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的16家主流汽車企業分別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蔚來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
上述承諾書中明確提出,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夸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等。
“當下,汽車行業面臨市場競爭秩序重構的挑戰,競爭越發激烈。”談及業內“價格戰”和“宣傳戰”的現象,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俊坦言,市場因素、非市場因素也在滲透到市場競爭的氛圍之中,讓競爭更加復雜。行業內還出現了一些不明確、不正當競爭的現象。
業內認為,“價格戰”導致汽車制造業出現了利潤下滑的現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利潤率為3.8%,同比下降1.6%;利潤總額為819.4億元,同比下降24.2%。
今年4月以來,隨著車企間的“戰火”逐步平息,汽車行業利潤回升。2023前五個月,中國汽車制造業利潤率為4.8%,同比增長0.1%;利潤總額1746.2億元,同比增加24.3%。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受“價格戰”困擾更加嚴重。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在售的新能源車型超過350款,平均月銷量僅千輛,百余個品牌中,在新能源領域里面盈利只有寥寥少數。王俊認為,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受到了成本與效益的挑戰。
未來重點在強練內功
業內人士認為,良好健康的市場競爭秩序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上述承諾書的簽署,將起到維護良好的汽車市場秩序,共同營造和諧消費環境,積極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的正面作用。
“維護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市場良性發展格外重要。”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建議,廣大企業規范市場營銷活動,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避免肆意降價、網絡水軍等亂象發生。同時,要強練內功,加強體制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提供高品質服務,共同攜手為維護良好市場環境、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在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看來,汽車行業除了避免“價格戰”和“宣傳戰”外,還應加強協同合作,補強短板。
“由于自力更生、單打獨斗的傳統,中國車企需要協同應對特定領域技術專利訴訟、碳排放、反傾銷、貿易保護等挑戰,打造覆蓋國內外主流市場的產業生態等。”
專家:預計汽車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左右
當下,中國汽車產銷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汽車市場規模位居首位,雖然行業競爭加劇,但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論壇上表示,長期來看,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資源稟賦,中國汽車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截至2022底我國的千人保有量226輛,很多的家庭還沒擁有汽車,年輕消費者對消費新趨勢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結合全球汽車發達國家的歷程判斷,預計我國汽車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左右。”
付炳鋒稱,從發展結構來看,未來乘用車將是主要增長點,且伴隨我國經濟區域差異的逐漸縮小,市場增量規模將逐步向三四線城市和鄉村市場轉移,經過十幾年的產業培育,千人保有量達到400輛完全可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